虽被人众口一致的指责,林如海脸上也没见多少表情,淡淡道:“虽不大和规矩,但是事关河工,关乎万千百姓的身家性命,如果不用重赏,让这些蛀虫不敢在为所欲为,若再修出一滩烂泥来,算谁的?”
众人松了口气:也就是说,这一招只在河道上用啊!早不说!
于是一大半的人改了口:“臣附议。”
李熙越发无语:“就这么着吧……至于几成,林爱卿你自己和老三商议就是。”
******
朝上的事儿,传到河道,对有些人的打击是致命的。
——被举报的,一夜之间,连着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被抄的一贫如洗,一家老小连可投奔的亲友都没有,窝在破屋檐下乞讨度日,偏他们以往太过嚣张,花用的又是河道银子,是以连乞讨都被人嫌弃,尤其有因为水灾而沦落的,更是对他们恨之入骨,可以说是见一次打一次。
——而举报的,一夜之间,风光无限,搜出来的山一样的银子,虽只有半成是他的,但也足够他躺着吃十辈子,因他是第一个举报的,李资还将抄来的一栋大宅送了他,并给地方上发了狠话,若是让他发现有人报复此人,地方官儿先滚回去种地去云云!
看着这般景象,有跃跃欲试的,更有战战兢兢的,幸好陛下说了,要着眼当下,也就是说只要以后的工程不再被抓到把柄,他们就还有活路可走,若非如此,只怕河道上的官员和河工,要潜逃一大半儿了。
幸好此事过后,李资果真没有再生事胡乱抓人,却又出台了新的政策,即林楠曾说过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的责任制,河道上的官儿们照例还是阳奉阴违的抵制了一阵,却被李资用血腥手段镇压了下去,严格按新定的规矩来,杀了一批,抄了一批,撤了一批,局势才慢慢平稳下来,现在也算是走上了正轨,河道上的风气也为之一清。
林楠静静听林福用敬佩的口气说起此事,说万万也想不到三皇子有如此魄力,如此手段云云,心中莫名的涌起一丝骄傲,一丝酸甜。
联想起之前李资的信件,他自然猜到所谓的第一个举报者,必是李资布下的细作无疑,林楠虽不知河道的具体情境,却也能想象,李资的日子并不轻松。
河道官员和其他地方官员不同,地方官的位置有的是后备人才,换掉一个还有一百个等着上任,但是河道官员不同,这些人世世代代都是河工,有一身的治河本事,他们若当真一起撂挑子不干,后果别说李资,就连李熙都不愿意承受。
是以李资看起来虽既横又狠,但实则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谁能动谁不能动,谁该拉拢谁可以打压,费尽心思的平衡局势,暗地里不知化解了多少危机,甚至私下里找人放出“三殿下也就是来混个政绩,他到底皇子,能在河道上呆一辈子?咱好好的哄着,等忍过这一阵,这河道上,还不是咱们说了算”这种话来,才没让河道上最终闹起来,慢慢赢得了如今的局面。
林福的故事讲完告辞离开,林楠便开始写信,将最近的事儿略略说了些,最后道:“殿下那边形势颇为复杂,我的一个学生于此似乎十分擅长,殿下若有需要,等他过了殿试,不妨拿去一用。
“另,那两只大老鼠,你既打了一只,另一只就留给我罢。”
******
会试过后,林楠日子才真正逍遥起来,功课除了每日的练字,几乎都放下了,也就闲来凭着兴趣翻翻书。
林如海也懒得管他,在他看来,四书五经这种东西,原就是用来谋取富贵的,现如今既然用完了,还死抱着不放做什么?看那个倒不如看看佞臣传什么的来的实在。
如此过了半个多月,会试成绩下来,林楠不出意外的是会元,照例请酒庆祝了一顿,等热闹完,已经是数日过去了,再然后,便接到许多“同年”的帖子,约着出去或登山或游园或赏花。
会试成绩一下来,不光林楠,但凡中了的,全都松快下来,虽后面还有殿试在等着,但是殿试一般不黜落贡士,只是重新分定出等第名次,且只考诗词歌赋一项,这一项可不是一时的用功就能有所增益的,是以干脆都放下书本,开始拓展人脉,为日后的官场生涯贴砖铺路——不用说,林楠这个尚书之子,自然是他们拓展的首席目标。
林楠也不矫情,除了实在无暇分身的,能去的都去了,甚至他自己也在郊外的园子办了几次诗会。只是他去是去,诗却是不做的,那些人也不敢过分挤兑他——想想那些挤兑过林郎的人现在是什么下场,谁还有这胆子?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殿试之期,林楠入宫虽不止一次,但进殿却是头一回,各种繁琐的规矩之后,终于各归各位,等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