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耽美 > 重生耽美 > 残明 > 第六十五章 池太总兵的作用

楚军进兵南直隶之前,曾经反复讨论,是否强迫敌占区的百姓士绅剪辫子。

和年轻而无所顾忌的李来亨不同,楚军中的老成稳重之辈,比如顾炎武就认为,如果强迫百姓剪辫子,就和强迫百姓剃头的满清一样了,如果有人因为什么原因不愿剪辫子,总不能因为这个杀人。

汪克凡也有些犹豫,楚军这次进兵南直隶,抱的是打了就走的态度,不会在一个地方久留,强迫百姓剪辫子意义不大……进入贵池之后,他忙于救火安民,迎击清军援兵,没有时间理会这件小事,没想到过了两天出门一看,贵池的百姓士绅全都自发地剪掉了辫子。

“还我旧河山,复我旧衣冠!”百姓们不仅剪掉了辫子,还脱掉了长袍马褂,换上了汉家衣冠。

满清入关之后,除了剃发令之外,还大力推行“改冠易服”,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必须穿着满族装束,只有死后才能换上宽袍大袖,上衣下裳的汉服,这就是所谓的“生降死不降”。

在屠刀之下,百姓们被迫屈服,但是没人喜欢穿成这副鬼样子,听说明军入城之后,纷纷剪去辫子,换上汉服,欢天喜地的迎接收复失地的大明王师。纵然有个别人担心将来还会出现反复,但在这股潮流下也不敢做螳臂当车之举,跟着一起剪掉了辫子。

连着好几天,贵池城里鞭炮不断,像过年一样热闹,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舞龙灯,耍狮子,欢庆贵池光复。士绅商贾纷纷慷慨解囊。送来银两米肉劳军,汪克凡身为楚军最高统帅,在繁忙的军务之余多次接见劳军的代表。为城里的士绅商贾讲解当前的抗清形势,鼓励他们为明军提供更多的帮助。

士绅百姓最关心的。就是楚军能否长期留在池州,清军会不会卷土重来,重新占领这里。汪克凡对此并不讳言,坦承楚军主力下一步会离开池州。

“我们暂时离开池州,是为了消灭更多的鞑子,安庆、徽州、南京、镇江、苏杭……这些地方都需要我们去收复,只有把鞑子彻底赶回江北,池州才能成为真正的后方。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他笑着说道:“我们走了之后,并不意味着放弃池州,而且正相反,只要把鞑子杀光了,打跑了,我们很快还会回来的……”

他刚刚说到一半,李玉石匆匆走了进来,附耳低声报告,卜从善所部已经开到了馒头山,准备向楚军缴械。

汪克凡点点头。接着又对士绅百姓的代表说了几句话,然后让李云聪陪着他们在军营里参观,自己转身出门。带上亲兵卫队,上马直奔馒头山……

馒头山,像馒头,就在贵池东北方向的平天湖附近,距离长江也不远,这里以盛产优质煤矿著称,为了防止当地人滥加开采,也为了防止破坏地脉风水,史可法曾经特意下令。禁止开采贵池乌金山的石炭。

因为距离贵池只有二十里,馒头山是贵池东北方向的重要屏障。恭义营乙营和火器营、江骑营的一部就驻守在馒头山周围。

此刻,天色正是风紧云急之时。两千名楚军士兵在馒头山前列阵肃立,一面面战旗被劲风来回撕扯,发出接连不断的劈啪轻响,刀枪上闪出点点寒光,在昏沉的天色下分外醒目。

长枪兵、火枪兵、骑兵……两千名楚军士兵摆出了一个马蹄形的阵型,冷冷注视着中间站着的四百多个当涂绿营兵。

“末将当年向鞑子投降,确有不得已的苦衷,这些年已然追悔莫及,前几日不知王师驾到,冒犯虎威还请汪军门恕罪……”

卜从善身着戎装,却特意没有披甲,双膝跪在地上,向汪克凡磕了个头后,双手举起佩刀:“末将今日反清归明,从此愿为军门马前小卒,为大明朝廷效命,与鞑子誓死不共戴天!”

现在清强明弱,主动反正的清军还很少见,楚军刚刚进入南直隶,只是为了千金买马骨都应重用卜从善。所以汪克凡哈哈一笑,把卜从善扶了起来,又把佩刀亲手为他挂在腰间,再拿起一顶头盔替他带上,遮住了脑后乱蓬蓬的短发。

“国家正是用人之时,卜将军弃暗投明,功在社稷,本镇将来也多有倚重之处,无需这么拘谨。”

“多谢军门提携!”

卜从善再次躬身致谢,然后一指身后的几百名部下:“末将麾下共计兵将四百二十七名,其中游击一员,都司三员,守备四员,披甲战兵一百九十名,战马二十七匹,听凭汪军门发落。”

“这个不急。”汪克凡摆摆手,笑道:“眼下正在战时,还要依仗卜将军为国出力,你的兵马还由你带,不用缴械了。”

“多谢军门!”卜从善大喜过望,再次跪下磕头,然后转身跑到队伍前面,把几员手下将领都带过来,一起参见汪克凡。

汪克凡哭笑不得,卜从善的情商明显有问题,自己已经敲打的这么明显,他却毫无反应——你既然反正归明,总得拿出个投名状、见面礼什么的,只把辫子一剪就参见了明军,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卜将军反正之后该如何安排,还得等朝廷的旨意,不过,不过你当年擒杀黄道周,可得罪了不少人呐,若能立下一份大功,本镇倒可以代为疏通。”汪克凡不再拐弯抹角,直接把话挑明。

话说到这个份上,就是个傻子也能听明白了,卜从善连忙说道:“末将刚刚反正,尚未走漏风声,愿为军门诈取铜陵,以为觐见之礼。”

铜陵县,是池州府北部的一个县,也在


状态提示:第六十五章 池太总兵的作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