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耽美 > 虐心耽美 > 抗日坦克兵 > 第332章

第332章

因为正太线被破坏,日军重炮兵移动不便,因此他们向寿阳进击的速度十分缓慢,从一月十一日开始,一直到一月十五日,用了整整四天四夜的时间,从阳泉出发的日军才抵达寿阳一带。

为了顾全大局,在日本人抵达寿阳之前,李斌并没有让自己麾下的第五十九军去夺取雁门关,也没有让八路军去夺取平型关。

“一切行动,都等到鬼子进入寿阳之后再进行!否则将会打草惊蛇!”这是李斌向杨瑞成和友军发去的作战计划。

当李斌获知日军已经进击到寿阳的消息时,他马上对王丹丹说:“丹丹,你马上去给五十九军的杨瑞成发电!让他们在特种兵的配合下火速夺取雁门关!另外,再被八路军的朱司令发电,让他们和我们的特种兵配合夺取平型关!切记,让他们夺取关隘之后,一定要给我守住!”

“是!”王丹丹领命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她回来向李斌汇报:“报告司令,电文已经发出!”

“好!”站在沙盘前思索的李斌回过头来,“现在再麻烦你一下,再给六十八军和七十七军发电!让他们在一月二十一日之前,夺取井陉!”

“是!”王丹丹退了下去。

李斌走到沙盘前,他仿佛看到一个硕大的口袋已经被布置好,现在日本人已经钻入这个口袋阵内,目前尚欠缺的,就是要扎紧口袋!

五十九军,八路军,六十八军和七十七军都是负担扎紧口袋的任务。而自己真正的攻击部队却是装甲第一军,第十九军和独立炮兵师!

以这两个军和独立炮兵师,再加上配合作战的中央军第九军,李斌完全有信心一举击溃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

而此时,李斌所担心的是寿阳能否守得住日军的疯狂进攻。

此时在寿阳一带,除了自己的装甲第二军之外,其余的大多都是败退下来的**,自己嫡系的第六十八军和第七十七军都被派去“扎口袋”。

败退到寿阳的国民党军队有: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师残部,第三十师残部,第三军残部,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和第四十一军。

这些败退回来的国民革命军,人员损失惨重,士气低落,更严重的是,很多军都是从华北平原败退下来的,有经验的士兵已经几乎损失殆尽,这些败军中除了少数老兵油子之外,其余的都是在山西新招的新兵!

那样的军队,可以说已经是一群乌合之众,打仗他们不行,跑路却挺快的,而且溃兵路过之处,居然还洗劫当地百姓!

对于那样的残兵败将,李斌是很难指望他们能够做出成绩出来。这样的军队,即便是有一百万人,恐怕都挡不住日军一个师团!

日军进攻寿阳的军队,数量可是不少!有第六师团,第十四师团,第一零九师团,独立重炮兵第二旅团,独立山炮兵第一联队,独立山炮兵第八联队,第一军装甲车第二大队和独立战车第一大队!

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溃败到寿阳的**又如何抵挡得住?

而现在,在寿阳一带李斌能指望的,除了自己嫡系的第二装甲军之外,还有一支生力军,就是傅作义的晋绥军第三十五军!

第二装甲军不必说,是一支由轻型坦克和牵引式重炮构成的机械化部队,而晋绥军第三十五军,也未伤筋骨,配合第二装甲军,足以和日军一战!

李斌随后向第二装甲军军长靳虎下达命令:“必须坚守住寿阳,一直等到我们反攻的那一刻到来!”

第二装甲军是一支以苏式武器为主的军队,坦克是苏式的t-26轻型坦克,步枪是苏联的水连珠步枪,重机枪是苏式马克沁,轻机枪是苏式捷格佳廖夫,火炮除了一部分是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重炮外,其余都是苏式火炮。

对于傅作义起家的第三十五军,李斌也是倍感放心,毕竟傅作义并非一个庸才,他麾下的第三十五军可以说是一支虎贲之师!

傅作义对李斌的计划心知肚明,他给李斌发来电报:“请李将军方向,有我三十五军在,决不会放过一个日寇从寿阳过去!”

李斌回电道:“有傅将军在,我也放心了!我的第二装甲军可以放心大胆交给傅将军指挥!”

傅作义何许人也,他是中国第一个懂得大规模使用装甲力量进行机动作战的将军,实际上李斌的“土装甲车”是盗版傅作义的发明。因为傅作义没有真正的装甲车,他就第一个想出把卡车改成“土装甲车”的办法。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在前一段时间,李斌就让肖柏前往寿阳,协助傅作义共同防守,把日寇阻挡在寿阳之外。

寿阳一带是经过李斌几个月经营的一道防线,虽然不如忻口防线那样坚不可摧,但是日寇若是要通过密布着绵密火力点的寿阳,却并非一件易事!

从东望一直到板榆沟,延绵数十里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沟壑,暗藏的暗堡,单兵地堡和散兵坑,各条壕沟之间都有交通沟相连,同时,还有地下坑道把各防御工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寿阳一带的防线,是按照李斌从东北开始就一直注重的多层防御,多重火力部署,火力配置前轻后重,并留有足够的预备队可以随时反击。

有足够的纵深,就不会存在被鬼子一点突破全线崩溃的现象。

肖柏到了寿阳之后,就和傅作义进行一段时间的研讨,两人的意见得到统一:“装甲第二军的战车部队是一支以攻击


状态提示:第332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