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耽美 > 虐心耽美 > 抗日坦克兵 > 第135章

第135章

麻山镇,炮声隆隆,爆炸声连连。突然,一颗150炮弹落在距离李斌的指挥部不远处炸开一团火球,随着一声巨响,他的指挥部犹如汪洋中的一片树叶那样剧烈颤抖起来,土疙瘩尘土纷纷扬扬撒落在指挥部内。

“敌人又上来了!”外面的一名观察哨冲进来向李斌汇报说。

李斌走出指挥所,爬上一座被炸塌了一半的两层小楼,拿起望远镜向远处看去,只见黑压压的日伪军正一步步向自己这边逼近。

此时,坚守了四天三夜的战士们已经是几乎弹尽粮绝,他们忍饥挨饿同敌人血战,一次次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各部队伤亡都极其惨重,特别是前沿阵地的几个连,基本上都已经被打光了,活下来的战士也是人人挂彩。

以区区的一万人马,加上补充的农民和工人,也不过才一万五千人,能够抵挡三万八千多日军和五万三千多伪满军的进攻达到四天三夜,这也是一个奇迹!

日伪军在重炮和中小口径火炮的掩护下,向阵地猛扑过来。

那些被炸得面目全非,看起来似乎连一头老鼠都不能存活的废墟中,仍然顽强地射出一颗颗致命的子弹,把扑来的日伪军射倒在麻山镇城内。

敌人冲入大街上,从两边的废墟中不时飞出一枚枚冒着青烟的手榴弹,落在人群中炸开,“轰轰”大街上一次又一次狂喷出阵阵血雾。

打完子弹投完手榴弹的战士们和那些没有步枪的战士们一起,操起大刀,长矛和木棍,从屋顶上,废墟内和坑道中跳出,向进入大街上的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刺刀和大刀长矛碰撞在一起,伤兵的哀嚎,濒死士兵的惨叫声混杂在一起,大街上血肉横飞,人头断肢纷纷落地。

基本上每当一个战士砍杀一名鬼子,就被数把刺刀“噗噗”刺入身躯。这些敌人的战斗力激起强悍,使用冷兵器的战士们在近战中并没有占据多大便宜,更何况,还有讨厌的伪军在助战,使得义勇军伤亡成倍增加。

又是一条街区失守,最后的一名伤兵被鬼子砍断一条胳膊。

“操你奶奶的小鬼子!老子和你们拼了!”那个伤兵发出最后的吼叫声,他拉开衣裳,露出里面的炸药包。

“八嘎!有炸弹!”惊恐的鬼子连忙后退。

一切都来不及了,只听到“轰”一声巨响,当这名伤兵的头颅飞上天空的时候,边上一圈鬼子腾空而起,手脚在空中挥舞几下就重重摔在地上。落地的鬼子早已毙命,是被震死的,耳朵鼻孔都冒出污血。

看着如此惨烈的一幕,李斌还在盘算着要动用最后的预备队顶上去。就在此时,突然报务员邱秋来汇报说:“报告旅长,鸡宁县城已经那下!”

“好!太好了!传令兵!”李斌吼道。

传令兵走上来,李斌对传令兵下令道:“马上传令下去!准备放弃麻山镇!让损失较小的新团先顶住!第二团和第三团依次撤退!然后由第二团掩护,新团撤退。最后是第三团掩护,第二团撤退!用交替掩护法!机炮团边打边退!打一轮炮弹就后退几步!千万不要恋战,撤往鸡宁县!”

得到撤退的命令之后,战士们开始有条不紊的向鸡宁方向一步步撤退。

李斌亲自指挥战斗力最弱的新团,那些只能是三个人合用一支步枪,大部分的战士只有抬枪松木炮的军队,发挥出极大的战斗力。他们在机炮团和狙击手神枪手的远程火力掩护之下,一次次把冲上来的日伪军打得横尸街头。

经过李斌的同意,那些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又一次被放平下来,打了几个急促的连射之后,一瞬间就击毙大批日伪军,随后,防空兵就开始稳步撤退。

缴获的汽车拉着高射炮,运载着高射机枪,缓缓向鸡宁的方向撤退,退出大约一公里之后,那些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又一次被放平,黑洞洞的枪口炮口指向鬼子过来的道路,准备在敌人即将到来的时候,再一次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

新团还是没能够挡住日伪军的攻击,毕竟土枪松木炮无法阻挡得住拥有现代化武器的敌人。很快,日伪军就靠近新团防御的阵地。

敌人投出一排手榴弹,把新团战士给炸得血肉横飞。随后,端着上好刺刀步枪的鬼子就跳进阵地中。

又是一场激烈的肉搏战,新团战士死伤惨重。不过,由于有李斌亲自带领的警卫连压阵,手枪在近战中发挥极大的作用,才勉强抵挡住这一轮疯狂攻击。

当李斌得到第二团已经布置好防御线之后,他果断的下令:“新团开始撤退!”

交替火力掩护撤退法,本来就是一种后世的新战术。在这种火力掩护之下,可以避免撤退部队遭到敌人尾随追击的时候遭致溃败,可以有效保护己方的有生力量。

三个团的战士,和机炮团,防空兵以及狙击手神枪手相互配合,极大程度上阻挡住敌人的尾随追击。

一边打一边撤退,一路上遍地都是双方士兵的尸体。

就这样一直撤退到天黑,向来不愿意打夜战的日伪军才暂停追击,使得李斌他们用最快的速度迅速撤回到鸡宁县城内。

此时的鸡宁县,已经是完全落入到义勇军的手中。除了洪彪的一团,方俊天的特种兵,杨瑞成的民兵和程立武的暴动工人外,配合打下鸡宁县城的还有在**领导下的,李延禄和孟泾清的游击队。

进入鸡宁县城之后,李斌首先就是让肖柏去统计损失和战


状态提示:第135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