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地球中世纪大航海时代,此时双方舰队的战斗就可以称之为接舷战,意指双方战舰的船舷已经靠在了一起,船员们可以直接冲上对方的甲板作战。
而放到这个大宇宙时代,战舰航行于真空的太空之中,自然不会有敞开的甲板。因而接舷战也随之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双方战舰和机动战士的近距离混战。
这是一种战损率最高的战斗方式。
无论是战舰还是机动战士,在敌我犬牙交错的密集阵型中,随时会面对来自各个方向出乎意料的各种打击。战舰要面对机动战士的围攻,机动战士则要提防高度密集的炮击。此时战术已经变得相对次要,更多的是比拼双方的个人能力及士气。
在这种战场环境下,个人能力越强的机师,所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就越大。可以说,王牌机师正是接舷战的主宰者!
这支uac舰队选择了这种作战方式,自然有他们的道理。几个钟头之前他们刚刚击坠了太空军第10舰队的一位王牌机师,意味着他们对新亚洲有了王牌机师的人数优势。
当然,风宇的存在对他们而言依然是个秘密。
别看e4基地半要塞的长度只有十几公里,在浩瀚的太空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视为一个点。但是之前顺时针空港战场和逆时针空港战场的实际距离却在三十万公里以上。之所以会将两个战场拉得那么开,是因为两支uac舰队有意为之,意在让太空军第10舰队被迫分兵,使其无法相互呼应。
但是这种安排并未拖垮顽强的第10舰队,反而因为战场距离过大,限制了两支舰队之间的常规通讯。正如我们所知,在r粒子的干扰下,光子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随机偏振,而这种偏振在1光秒的距离上就会导致肉眼可见的视觉偏差,就连仪器都无法校正。
换句话说,超过1光秒的距离,战舰之间的光通信就会因为r粒子的干扰而成为系统无法识别的乱码。1光秒之内,现有的解码系统还能勉强进行纠错,得出大概的讯息。
被击溃的那支uac舰队在逆时针空港是怎么输的,顺时针空港这边的uac舰队并不知情。仅通过光学传感器对那边的监视,根本无法看清身高不足二十米的机动战士。而那支舰队溃逃时候全部往远离e4基地的方向而去,他们都自顾不暇了,哪还有那个心思过来跟这边打个招呼。如果有人能够在那种情况下依然想得如此周全,这支舰队也不至于因为风宇而被击溃。
所以在没有摸清对手底细,且又确实没看到新亚洲增援舰队的情况下,这支uac舰队默认己方在王牌机师的人数上占优,于是便毫不客气地选择了最暴力的接舷战。
如果uac舰队的如意算盘能打得响,就算他们的两位王牌机师遏制不了新亚洲这边残存的那位,单单比拼王牌机师斩舰的效率和双方战舰的数量,结局都是毫无悬念的。
uac的两名王牌机师各自只要负责不到10个目标,而太空军第10舰队的王牌机师就得独自面对近50艘战舰。
这是令人绝望且疯狂的对比。
就算第10舰队的两位王牌机师都在,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以1对50和以1对25的区别就像五十步笑百步那样,输都是输、跑都是跑,无非是输得惨一些,跑得快一些。
抱着必胜的信心,uac舰队大张旗鼓地打起了难道一见的接舷战。事实上这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作战方式,如果不是形势所迫,他们也不愿意选择这种办法。
在uac舰队指挥官看来,导致友军舰队突然被击溃肯定是有新的生力军加入逆时针空港战场。虽然他们的瞭望手没有发现目标,但不能说没有,说不定增援舰队的位置恰好被e4基地和友军舰队给遮挡了。
至于友军舰队溃逃之后,那支新亚洲的增援舰队为何没有前来e4基地协防,他们的猜测是增援舰队和友军舰队一同转移了战场,到更远的地方继续交战,所以未能留在e4基地。
这样的推测颇为合理,毕竟谁也无法想象一名王牌机师单枪匹马来到e4星域并且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战局。会这么想的人才叫不正常!
可惜就是这种不正常改变了e4的局面,并且给剩下的这支uac舰队造成了错觉。
后世的历史学家和军事专家将此称为“风暴现象”,以此纪念风宇为机动战士在战场上的极限使用方式开辟了一种新思维。尽管这种战斗方式需要特定的背景和特定的条件方能达成,所以才被称为一种现象。但是“风暴现象”代表了王牌机师斩首战术运用的极致,以摧毁敌舰队指挥体系为目标的作战方式从此在各国王牌机师之间盛行。
此时此刻,在双方的战场记录仪数据还未被读取并且公布的状况下,“风暴现象”还是个不存在的名词,但是“风暴”上校已经驾驶着他的机动战士ws加入了这场无比惨烈的太空接舷战。
“热带高压号”上没有机动战士弹射装置,所以风宇飞出来的速度相对于战舰里发射的常规型要稍微慢一些。等他出现在战场上时,双方的机动战士已经陷入了混战状态,那惨烈的场面就像古代冷兵器时代的近身肉搏,就连双方的远程型s-b都被强行拉进了近战,无法拉开距离进行远程攻击。
古时候冷兵器时代的远程兵种一旦被贴身就是悲剧收场,同样的,s-b也成为了这场太空接舷战最初的牺牲者。没有合金军刀的这两款量产型机动战士近身时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