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回头看了她一眼,觉得这个姐姐真是太不解风情了,恨恨地咬下了一颗,气哼哼地嘟囔:“这么难吃的东西,我才不要一个人吃。”
阿宝闻言,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糖葫芦,茫然道:“娇娇姐姐那个不好吃吗?我这个可好吃了,给你吃。”
娇娇一噎,看着阿宝凑过来的糖葫芦,整张脸都耷拉了下来,撒气似的又咬了一颗糖葫芦在嘴巴里,有气无力道:“是我不爱吃这个。”
说不爱吃,结果一口一个,吃得可欢了。顾辞挑了挑眉,也不戳穿她,凑了过去,就着她的手吃了一个,“嗯,这个确实挺酸的,不好吃。”
小姑娘的脸色这才好看些,开始学着阿宝的样子,慢腾腾地舔着糖葫芦,生怕一口就吃完了似的。
顾辞瞧着她脸色好了,又拿起一个烤地瓜剥了,刚刚还说不吃了的小姑娘,又时不时主动凑过来,在她的烤地瓜上咬两口。
小姑娘小性子来得快,去的也快,等到了家,已经又像个没事人一样,欢欢喜喜地和阿宝去看她的小兔子了。
接下来几天,又开始下起了淅沥淅沥的小雨,天气已经越发冷了,顾辞怕冷着两个小的,就把正屋的炕整理了一番,把炕烧了起来,顺便在采光好的那一边搭了个小桌子,给娇娇放刺绣的用品。
有了事情可做,娇娇白天也不出去跑了,一心绣帕子和香囊。
阿宝突然少了个玩伴,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来,顾辞瞧在眼里,也没说什么,打听到村里的小学堂又要重新开学了,便带着阿宝去报了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庄户人家自己都是两眼瞎,对读书人就分外敬重,里正和族长也希望顾家能出个光宗耀祖的大人物,早些年便集资建了个简陋的小学堂,从邻村请了个夫子。
夫子虽然不是同村人,但也是顾家本家,姓顾,读书多年,但连个秀才都没考上,死心之后,也在这些村子里当了个教书先生。
“顾夫子?”顾辞带着阿宝上了顾夫子家,正瞧着人在劈柴,可惜几次都没劈中,便猜测眼前这将长马褂扎着结的人就是顾夫子。
顾夫子头发有些泛白,但面容瞧着还算年轻,听到顾辞的声音,面上闪过一丝尴尬,又泰然自若地放下了手中斧子,解了长马褂的结,扯了扯衣服,这才看向顾辞,“你是……”
“顾大姐儿,顾老二家的。”这村子里人都这样,年岁大的长者一般都不认识小辈,但说起父辈,便就熟了。
顾夫子点了点头,瞧了她一眼,看到她身边的阿宝,便知晓了她的来意,“多大了?”
“满了七岁,来年开春就八岁了。”
“启蒙了吗?”
“还没有。”对读书人,顾辞也敬畏,神色十分恭敬。
顾夫子眉头蹙了蹙,一般都是五六岁启蒙最好,这个年岁就有些大了,“那不小了。”
顾辞有些不知说什么好,“我也没奢求家弟能光宗耀祖,就是希望他能多识几个字。”
顾夫子闻言,不由又看向她,垂了垂眉,“跟我进屋来吧,我先给他看看。我丑话说在前头,庄户人家挣几个钱不容易,我读书多年,可算明白了一个理,读书这种事情,也需要天赋,更需要舍得砸钱,你弟弟年岁大了些,若实在没这个天赋,你也不用特地送来上学,往后有时间来旁听几个字就成。”
这话说得太刻薄直白了,顾辞却觉得这夫子直爽子得十分有趣,点了点头,回头低声跟一脸紧张的阿宝说了几句,就让阿宝跟着人进屋去了。
她在外面等着无所事事,索性就抡起斧子,帮着顾夫子把柴给劈了。
第31章
听到外头传来的劈柴声,正从小木柜里找书的顾夫子微微一愣, 皱着眉头往外看了一眼, 又低头从柜子里翻了一本《三字经》出来, 看着仍旧端端正正站在一旁的阿宝, “叫什么名字?”
“阿、阿宝。”
“我又不吃人, 你紧张什么?”阿宝五官清秀,唇红齿白的, 被顾辞养了一阵,气色好了不少, 即使这般怯弱的模样, 也让人觉得有几分乖巧可爱,顾夫子不由带了点笑, “瞧着倒像个聪明的孩子。”
来之前,姐姐就交代过他,夫子喜欢热情活泼些的孩子, 让他不要害怕,规规矩矩地回夫子话就成, 但他也是个嘴笨的, 憋了半天,阿宝才磕磕碰碰地回道:“谢、谢夫子夸奖。”
顾夫子瞧着他那憋得通红的小脸, 蓦然就想起了村里关于顾老二一家的流言来,暗想这孩子的灵气怕是被柳氏那人磋磨没了,不由低声叹了口气,“去那边坐下吧。”
阿宝乖巧地点了点头, 这才迈着步子坐上了破旧书桌前的椅子,顾夫子也跟着坐在了他对面。
“你姐姐说你还没启蒙,那今儿你就跟着我念几句《三字经》。”顾夫子翻开书本,余光扫到阿宝那双满是期待的眼睛,眉头又舒展了些。他当了十来年的夫子,对孩子眼神里藏的东西,看得十分准,像阿宝这样的孩子,定是勤奋好学的。
他刚刚跟顾辞说那一番话,并不是摆什么读书人的架子,只是庄户人家挣几个钱确实不容易,而有些小孩子没有天赋不说,还是个三天晒网两天打渔的,压根就不是诚心想读书,一年到头,也识不了几个大字。这样的结果,是父母和他都不愿看到的,不仅让父母的血汗钱打了水漂,他这个夫子还要落一个不会教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