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推荐,这个本土著不得不求支持,啥都好你们随意,我努力就这样。以经准备好存稿,我在等待。
嗖!嗖!嗖!率先发威的还是唐军的强弩,这时候可是苦了那些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那些射雕者,在被两次捅穿军阵之后,恼羞成怒的他们在得到了后方的支援之后,引领着大军冲锋。
这个时候颉利心里是满满的苦涩,他也是没有办法,在射雕者被偷袭之后,大军群情激愤,以经是弹压不住,他也只有引军冲锋。可是他也没想到,一项所倚重的卫队亲兵,草原上的雄鹰,突厥的勇士,会率先发起这种无脑的冲锋。
在两千余支弩箭的覆盖之下,劳是射雕者个个百人敌,也只能不甘的被射成了一只只的刺猬。而那些冲的最快的崇拜者们,就这么共赴黄泉,后面的昔日同袍,也是收势不及,千军万马奔腾而过昔日的草原勇士,和他们的脑残粉,就这么在这个战场上进行了一场血于肉的交融。
令旗挥动弩兵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有序后撤,早有准备的军阵之中,数百名身穿布衣合力抬着大盾的凶恶汉子,和少量铁罐头重步兵,迅速上前接管了原来弩兵的阵线。
而就在这个时候,草原上著名的野战利器开始发威,一波接一波的羽箭掀起阵阵旋风扑面向唐军阵前那些重型塔盾袭去。这些被李休残忍买命的罪犯和死士,被教育了一晚上怎么躲在塔盾的后面的他们伤亡不是很大。
在付出了几十条人命之后,完成了阵线变幻的己方经箭手终于开始发力。三千弓箭手分成三段,在各自将军的带领下一波接一波的羽箭,迎面向黑压压席卷而来的大军袭去,老练的骑兵们,低头弯腰蜷身,紧紧贴在马背处,扑面而来的箭矢对他们的威胁并不太大,大多数草原骑兵都能很好的躲避普通的羽箭。
可是战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突厥人的冶铁技术和他们的祖先一样不过关,虽然趁着中原大乱抢了不少匠人,还占了西域诸国的不少铁矿,但也没能让颉利给军队的战马披上铁甲。
不过草原上的精锐,哪怕唐军采用了李休改编的三段连射,在付出了数百人阵亡,两千余人受伤的代价后,还是策马通过了弓箭打击区。这次的主要伤亡来自于受伤发狂的战马。
就在所有冲在最前面的突厥骑兵,都有点自得骑术了得,暗暗松了口气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头顶光线一暗,漫天的石头就这么迎着突厥大军最前排的骑兵,乌压压的一片石雨,就这么兜头而下。
这也是长孙胖子,这个阴人高高手,想出来的,在李世民和他完善整个计划的时候,既然决定兵行险招,那么为这一场战争加上最后一个砝码。将能够收集到的投石机全都集中到了部队后方,虽然数量并不太多,组装起来的对骑兵威胁也是不大。
这些用于防守的强有力武器,加装上超过两公斤的石头从空中轰然落下,击中目标,足以将一名骑兵砸的骨断筋折,然后被后面那些自己昔日的同袍,骑着战马飞奔而过踩成肉泥,而这带来视觉和心理感觉上的冲击更是远远超出起真正杀伤力。
但是这并不是突厥骑兵的最后恶运,就在突厥骑兵进入刚刚唐军骑兵所在地的时候,涌入了这个李休精心设计布置的碗大的陷马坑相当成功,由于为了防止敌军在双方对峙的时候有所察觉,李休不得不大大削减了陷马坑的数量,又不能有太大的土木作业,在出征前和李世民反复讨论,如何用骑兵做为掩护,如何比较隐蔽不易被对方的将领发现这一布置。虽然这种碗口大,尺余深的小坑在威力上有很大减弱,但却保证了其良好的隐蔽姓,这时候果然发挥了奇效。涌入预定区域的突厥铁骑不少落入了这种简单的陷阱。
马蹄踏入坑中,高速运动中的战马,就这样简单的折断马蹄,然后强大的惯性就会把背上的骑士甩出去。紧随其后的骑兵来不得及也无法作出任何反应,一潮接一浪的跟进,扑上战友的尸体,沉闷的钝响此起彼伏,奏出一曲悲壮的死亡进行曲,崩溅起的鲜血顿时染满了整条冲锋的道路,使得整个骑兵方队呈现出一阵慌乱。
趁着对方的混乱唐军弓箭手,就这么又射出一波三段连射的箭雨,突破了步弓手对骑兵阵前射三波这个骑兵定律。再一次造成了数百突厥人伤亡后,果断的向后撤退,因为弓箭手属于辅助兵种,所以是不披甲的,又是分段射击分批撤退,那个跑起来也是相当的快。
少量的改良版陷马坑仅能起到干扰作用,但却难以决定胜局,随着突厥将领对各自所属部队的调整与安抚,庞大的骑兵方队迅速通过了陷阱区,铁蹄声震耳欲聋,卷起的黄尘好似遮天蔽曰,大地也仿佛为之颤抖,山河为之色变。
最后数十步对于精锐骑兵来说转瞬而至,再多的花招也只能是辅助,真正的了结战斗,还是要通过硬碰硬的较量。李世民骑在乌云骓之上,抬眼看向那接过了弓箭手阵地的重步兵们。
只见的伤亡惨重的敢死队的后方,五千天策府精锐步兵分而列阵,特制的拒马长枪已经竖起,斜插在身后的泥土中,身体半跪,后续准备补充的士兵也已经全部到位,随时准备接替阵亡的战友,而少数倒地的巨盾也在一起出阵的重步兵的喝令下,在敢死队的操作下已然立起。
那些和敢死队一起顶在战阵最前方的,重装步兵在最后的关头才手持钢刀,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