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刘彻颔首,淡淡应了一句。

“前几日朝廷举才招贤的那些个士子学生如今都待诏公车,具体上也都未担任什么职位。如此一来,自会造成人才的浪费。我大汉历来勤政克俭,诸位朝臣对于此事颇有异议。因此微臣请旨,希望陛下将这些个士子全部放入辟雍当中做教书先生。一来可以传道授业,二则也避免了朝廷俸禄的浪费。”田蚡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说道。

刘彻稍微沉吟片刻,就同意了。

田蚡谢旨,这才缓缓退了回去。

他这边风平浪静了,可是庄青翟,许昌为首的黄老一脉反倒不乐意了。当初朝廷招贤取士当中大部分人都已经分到朝廷各部开始“实习”了,只留下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儒生们待诏公车。若是让这些个人去学校教学生,那将来教出来的学生岂不都是信奉儒学的?

何况陛下对于这辟雍的期待是显而易见的,将来这些个学生离校之后加入朝廷必然会成为各部栋梁,长此以往致黄老之说于何地?

庄青翟因不受刘彻的待见,因此也无法劝说刘彻。只得使了个颜色给许昌。许昌犹豫半晌,起身缓缓说道:“启禀陛下,公车署那些个儒生并未加入朝廷办过实务,因此在传道授业的时候必定浮于表面了些,即便是将来加入朝廷办事也免不了眼高手低,言行不致。因此微臣恳请陛下,聘用那些有经验学识的,或者已经闲赋在家的德高望重的老臣们去辟雍教书,如此一来自然可以协调首尾。”

至于景帝一朝的德高望重乃至告老还乡的老臣们,大多数都是信奉黄老之学的大家。到时候两相抵对,也不怕儒家一家独大了。

刘彻办理辟雍是为了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才,因此他虽然明知许昌的言下之意,也并不在乎。挥挥手同意了许昌的建议,同时也给各大士族老臣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他并不排斥黄老之说。朝廷重臣看在眼里,暗暗点头。

上一次太皇太后命令陛下辞退卫绾的丞相之位,众人隔岸观火的时候还在暗暗揣摩小皇帝太过年轻恐怕会吃亏。哪知道刘彻顺了太皇太后的意之后立刻把窦婴、田蚡这两个家伙提拉上来。【不仅让自己摆脱了困境,并且取悦了两宫太后,又可以利用窦婴和田蚡二人的权势和威望驾驭朝中元老。】最重要的是这几个被提拔上来的人表面上和两宫太后有些瓜葛,可私底下还都是信奉儒家的臣子。这么一来,刘彻相对来说几乎什么都未损失,反而分了臣子的权柄,加强了皇帝控制朝臣的能力。一石数鸟,不得不让众人佩服小皇帝的心机手腕。

如今小皇帝又对士族黄老一脉明确发出了友善的信号,大家心中愈发有了底气。许多看似中立的或者之前对于陛下颇多信任儒家子弟而有些不满的臣子诸侯开始暗暗转变了态度——

毕竟他们想要的只是保住既得利益。如今陛下明眼已是得到了军方的支持,虽然还有太皇太后的辖制而不敢大刀阔斧的动作,可是这位子也毕竟是坐稳了。太皇太后已经老了,还能活几年呢?可是她死了也不能让他们用自己的家族做陪葬啊?该怎么站队,众人心中都有一本帐。因此除了已经将刘彻彻底得罪死的庄青翟等人,朝中大部分人竟然隐隐认同了这位刚刚登基的小皇帝。

这样的效果反倒是刘彻先前没有想到的。后来和韩嫣谈到这一块儿,不由得轻声叹道:这也算是老话所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c-h-a柳柳成荫“了吧!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老话说得好,福祸相依。大意就是说但凡有一件好事出现了,必定会有一些糟心的事儿伴随而来,让你永远不是那么痛快。

见到田蚡的建议被陛下采纳了。王臧、赵绾心中一琢磨,也按耐不住的走上前来,居然奏请陛下巡守封禅。此言一出,四下皆惊。朝中文武大臣不论各家均都目光灼灼的盯着陛下,偌大的朝堂上静的连掉根儿针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刘彻的神色愈发凝重了。宣室殿末位的韩嫣和周明锦对视一眼,痛苦的闭上了双眼——这儒家的官员,怎么个个都是这么能折腾且看不清人的脸色啊!

刘彻沉默半晌,见朝中大臣竟然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既没有附议的,也没有反对的。心知这些人如今都看着自己的态度呢!心中一阵腻歪,面上却不得不淡定自若的说道:“先皇刚刚大行,朕新登大宝还未作出什么名震千古的功德来,巡守与封禅一事现在提起来倒有些不合时宜,容后再议吧!”

此言一出,朝中大臣不论哪家学派的都隐隐松了一口气。心中暗怪儒家的东西竟都是出幺蛾子的阿谀媚上之举。一个个的拍着陛下的马匹。什么名堂辟雍,巡守封禅的,不都是撺掇着皇上好大喜功,自吹自擂?那像他们这些个墨家、法家、兵家的,俱都是实用的东西。

可是口中这么骂着,心中到底有些遗憾。谁人不爱听奉承,他们这些个大臣平常都互相吹捧,互相抬举的,何况是高高在上的陛下了。语言再美都是匮乏的,人家搞一个封禅就足够你名垂青史了,哪个皇帝不眼馋的。这种事情拦是拦不住的。就好比适龄的女儿吧,不能强留,留来留去那就留成仇了。因此对于陛下想要夸夸他自己的举动他们也不能总拦着,要不拦着拦着就拦出怨恨来了。招惹了一个新任帝王的怨怼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可是也不能让那些个只会空口


状态提示:第79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