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安会意, 朝后头的小太监一招手,小太监上前来,从怀里掏出看管了一上午的东西,小心翼翼地交到了梁平安手中。
这是一个铜制的圆筒状物什,放在现代几乎人人都认得出来——望远镜。
既然弄出了玻璃, 望远镜这种东西当然不能错过,别说望远镜,眼镜显微镜等等都在尝试研究中,要研究出成果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眼下拿出来的这个望远镜只是单筒,双筒还在研制中,不过应付这些从未见过的使臣足够了。
梁平安将圆筒抽长,自己拿起来看了看,确保无误之后,来到各国使臣的队伍中,将望远镜递给辽国使者石坚:“此乃我大魏工匠研制之物,名唤望远镜,又名千里眼,可令人见目不能见之物,观数尺外景致如在眼前,诸位大人可传来一观。”
众使臣将信将疑,石坚接过来按着梁平安的动作将望远镜举到眼前,单目瞧去,整个人吓了一跳,险些没有拿稳。
他这一瞧过去,恰巧对上了一张人脸,是坐在大道两侧的百姓,正伸长脖子瞧着朱雀门前的士兵,明知看的不是他,但透过手里的圆筒,却仿佛直直看着他一般。
这种冲击,叫他如何不受惊吓。
石坚的模样引来了其他使臣的好奇心,连刘愿眼中都异彩连连,厉害啊,这连望远镜都搞出来了,他隐约记得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是十七世纪初发明的,这一回足足早了六百年。
等传到他手里,他前后仔细看了看,心里连声啧叹古代匠人的技术,如果依他先前的猜测,掉落在大魏的穿越者不止一个人的话,按照这样的发展下去,只怕不出百年这个世界就能迎来蒸汽时代。
对他来说望远镜不是什么稀罕物什,重点看的反倒是外形做工,拿起来随意比了比,便交给了韩倬。
韩倬接过来望远镜的时候心情不是很好,他从来没有如此直观的面对大魏军队,虽然他非武官,但大辽人人骁勇,耳濡目染多少看得明白,虽然这些士兵是面对大魏皇帝在表演,但能够做到这样整齐,不错分毫,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的队伍拉到战场上,也绝对是一队强军。
等通过望远镜清清楚楚看到这些士兵的神态表情时,心情就更不好了。
没有不安没有紧张,个个神态坚毅,通过圆筒士兵的脸就在他眼前,喊杀时杀气扑面而来,叫他震撼心惊。
他们辽国虽是马背上打的天下,比魏建立还要早一些,但百多年过去,许多方面已经与大魏与汉人无异,毕竟辽建立时便有许多的百姓跟官员都是汉人。
如今百姓们安居乐业,已经不再是曾经一声令下全民皆兵的情景,百姓们享受了安逸的生活,便不再愿意打仗,加上各部族之间的矛盾,朝中主和派占了多数。
韩倬也是其中之一,他原是站在大辽是胜利者的立场上,加上他到底有一半是汉人血统,想着放大魏一马,然而眼下的情景,却叫他再也维持不住胜利者的姿态,反而开始严肃思考起若魏要与辽开战该如何应对。
望远镜在使臣之间传阅了一圈,各国使臣皆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若有了这样的神物,到了战场上,便能处处占到先机。
“立正!向左向右转!”
随着一声令下,表演完毕的步兵们如潮水般迅速朝朱雀横道散开,为后面的骑兵让开地方,退开的跑步声整齐如一,再次叫众人惊叹。
“哒哒哒哒。”伴随着马蹄声,领头一骑黑马绝尘而来,马上玄衫男子一手驾马一手持着面红底金龙旗,烈烈作响,玄色滚毛的斗篷随风翻飞。
快马疾行而来,直到路口才一拉缰绳,黑马仰头高鸣,前蹄离地高高扬起,马上的人不慌不忙沉稳淡定,待马蹄落地,抬头朝城墙上的诸人瞧了一眼。
正举着望远镜的匈奴使臣脸色一变,整个人朝后退了一步,此人正是整个匈奴人人皆知的大魏煞神肃亲王。
元清帝眼中却带起了笑意,只觉连头痛都减轻了一些。
肃王没有停下,而是继续驾马小跑上前,一直跑到城楼下才停住,上头各国使臣与百官要探出头来低下才能看到他。
元清帝也走下御座,来到城楼边分开众臣朝下瞧去。
冷不丁头顶屋檐上落下一根绳子来,随着百姓们声声惊呼,肃王蓦地将手中的旗对着头顶一抛,一把扯开斗篷,另一只手拉住落下来的绳索,双脚顺势在马背上一蹬,朝天跃起,手中的斗篷安稳落在马背上,同时一把接过了下落的旗帜。
然后一手拉绳双脚在城墙上借力,三两下跃上了城楼。
一连串的动作,看的人眼花缭乱,而后纷纷喝彩。
眼见着人跃上来,元清帝大步后退,肃王一个翻身落地,恰好落在了他面前。
四目相对,元清帝心跳极快,这一连串看得他刺激又兴奋,又隐隐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好,好,极好!”他赞道,“皇叔如此英勇,朕得皇叔,实乃我大魏之幸!”
肃王一撩衣摆,一手持着旗帜单膝跪下:“臣愿为陛下披肝沥胆死而后已!”
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元清帝亲自扶了肃王起身。
这一幕落在众臣眼中,顿时扫去了不少传闻。
周宗夔心中欣慰,元清帝和肃王同是他教出来的,他虽相信两人的为人,但触及权之一字,便是他也无法保证两人会相安无事,尤其元清帝如今越来